以毒攻毒来治病

以毒攻毒来治病

来源:鱼蛋白液    发布时间:2024-02-14 05:55:51

以毒攻毒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指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因毒而起的疾病。在现代医药中,这一疗法得到了发扬光大。 锥蜗牛有着形似鸡心的五彩外壳,外表看起来美丽而无害,但是,它却是世界上500种最毒的

  • 产品详情

  以毒攻毒是中医的传统疗法,指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因毒而起的疾病。在现代医药中,这一疗法得到了发扬光大。

  锥蜗牛有着形似鸡心的五彩外壳,外表看起来美丽而无害,但是,它却是世界上500种最毒的物种之一。锥蜗牛捕食猎物时,会用鱼叉一样的牙齿将毒液插入猎物的体内,毒液会使猎物皮肤胀痛、肌肉麻痹甚至导致死亡。人类同样难以抵抗这种毒素,而且人们目前还没有解毒的特效药。

  锥蜗牛毒素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闪电式”,猎物一旦被击中,就像触电一样,一击即倒,发生迟缓性瘫痪;另一种是“发动机式”,毒素成分干扰神经肌肉传导,阻断细胞通信,这种毒液的作用之一是麻痹疼痛,这样猎物就不会想到自己被击中,需要逃跑了。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一组生物学家对锥蜗牛的第二类毒素十分感兴趣。他们开发出一种分析毒液毒素结构的新方法。这种方法能准确地测量和分析锥蜗牛毒液中各种各样蛋白质的结构、活性和组成,了解毒素的生效过程。

  2014年,研究团队分离出了一种数量最多但分子量最小的多肽,用这个多肽作为起点,他们制出了疗效显著的止痛药。这种新型止痛药在老鼠身上能显著减轻疼痛,甚至对最严重的慢性神经痛也有效。而且,由于这种新型止痛药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于,经常使用也不会像一样成瘾,其他副作用也更低,确实是一种前途光明的止痛药。

  卡托普利是医学家们制成的第一款高效降血压药,它的出现离不开毒蛇——南美蝮蛇的“帮助”。

  1933年,英国医生席尔瓦束手无策地见证了一位被巴西蝮蛇咬伤的患者的死亡:医生们用尽了几乎所有升压药,都无法将患者的血压升上去,最终患者不治而亡。席尔瓦并未陷入无助和难过的情绪中,这反而启发了他,患者的血压升不上去是因为蛇毒中的某种物质吗?这种物质是不是能够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

  受此启发,席尔瓦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从蛇毒中提取出一种可使血管扩张的物质,将其命名为“缓激肽”,但该物质进入血液中几分钟后就完全失效了,没有临床实用价值。后来的科学家继续研究,在蛇毒中找到了另一种能抑制缓激肽降解酶的物质,两种物质共同服用的话,就能达到较长时间的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

  通过众多科学家对缓激肽等物质的结构改造,人们最终制出了效果更好的降压药——卡托普利。卡托普利的销售使制药公司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也为广大高血压病人带来了福音。

  与大名鼎鼎的黑寡妇蜘蛛相比,悉尼漏斗网蜘蛛具有毒性更强的毒素。顾名思义,漏斗网蜘蛛长得像一只倒挂的漏斗网,大约5厘米长,身体覆盖着一层闪亮、坚硬、略微有毛发的甲壳,头上长有一对血红色的毒牙。当漏斗网蜘蛛被激怒时,会紧紧抓住挑衅者,多次把毒牙扎进其体内,释放毒液。一只漏斗网蜘蛛所携带的毒液可以杀死5至8人,一些小型猎物在15分钟内就会被毒死。

  好在,人们研制出了漏斗网蜘蛛的抗蛛毒血清,及时注射即可救命。不仅如此,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还发现,它的毒液中有种叫阿特拉科的毒素(下称蛛毒阿)能用来治疗人类的中风。脑中风是全球死亡第二大杀手,每8个死亡病例里就有一个是脑中风患者。有关数据表明,全球每年有67万人死于脑中风,也就是说,平均每2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脑中风。如果能研制出治疗中风的药物,就能挽救一大批病人的生命。

  蛛毒阿是一种神经毒素,能阻断大脑中的离子通道,抑制脑缺血后出现的酸中毒。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人工仿制合成了蛛毒阿,注射到脑中风的小白鼠体内,发现其能减少脑梗面积,保护大脑的神经元。只要在中风之后的8小时内给药,小白鼠就能回到正常状态的活动水平。而且,实验还证实了注射后的72小时观察期内,都没再次出现中毒的副作用。科学家们正在继续努力研究,争取早日制造出临床可用的中风救命药。

  吉拉毒蜥是北美最大且唯一的有毒蜥蜴,它穿着鲜艳的橙黑色装甲,向潜在的捕食者发出了“身藏剧毒”的警告,吉拉毒蜥的毒素会使人们感到持续数小时的极度疼痛、灼热感和不适感。但在吉拉毒蜥的唾液中,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他们苦寻多年的东西——艾塞那肽。

  一说起糖尿病的治疗,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胰岛素。但是糖尿病的病因并不全是缺乏胰岛素,科学家们将糖尿病的病因分为两类,Ⅰ型糖尿病是由于产生胰岛素的功能丧失,需要注射补充胰岛素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而Ⅱ型糖尿病则是由于无法唤醒身体分泌胰岛素。科学家通过多年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是患者缺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这是小肠分泌的激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然而,当科学家辛辛苦苦将GLP-1提取合成出来后,却发现它的作用很有限:GLP-1很容易被人体的酶降解,大约数分钟就会完全解体。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如果直接用GLP-1来做药,在大多数情况下要24小时一直不停地给患者输液。这治疗方法太让人痛苦了,也不实用。

  直到科学家发现了艾塞那肽,这种困境才得以解决。艾塞那肽是一种与GLP-1的结构极其相似的多肽。科学家们自然地联想到,既然结构如此相似,两者是否也有相似的功能?事实确实如此,实验发现,艾塞那肽也具有促胰岛素分泌的功能!而且,由于部分结构与GLP-1不同,所以艾塞那肽没那么容易让酶切断,可以长时间发挥降糖效果。这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2005年,科学家研发的第一个GLP-1受体激动剂类的降糖药诞生了,其有效成分就是艾塞那肽。随后,各种GLP-1受体激动剂纷纷诞生,比如利拉鲁肽、利司那肽以及贝那鲁肽等,这类降糖药现在已经成为Ⅱ型糖尿病人的常用药。

  地球上有许多有毒的动物,有些毒素能对人类导致非常严重的伤害,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毒物也能给人类帮大忙。

推荐产品

  • 鱼蛋白在果树中作用
  • 【48812】鱼蛋白对植物的效果农用鱼蛋白肥料的优点
  • 作物防寒抗冻市场规模20亿元!谁是王者?
  • 预计病虫害中等至偏重7月玉米遭遇草地贪夜蛾、顶腐病、玉米螟、细菌性茎基病怎么办?
  • 保健食品质料目录上新!
  • 蛋白粉年销超十亿杀出重围多凭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