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蛋白_农作物_氨基酸_土壤

来源:江南电竞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3-11-09 09:06:55

  鱼蛋白,海洋鱼虾加工后的鱼类磨碎后,利用自身酶或微生物的分解消化作用,包含不同分子量的多肽、寡肽、游离氨基酸、天然中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有机质及众多未知生长因子

  鱼蛋白可增加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和脯氨酸含量,起到稳定膜结构、提高光合作用等,从而提升农作物的抗寒能力;且鱼蛋白为作物提供养分,增强作物长势,提升抗寒能力。

  深海鱼蛋白因其本身独特蕴含的营养元素,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健康增产核动力”的称号

  1、改善土壤,保持地力常新。鱼蛋白营养液施入土壤后,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以鱼蛋白等有机物质为载体迅速繁殖,活性可提高十倍以上,使土壤结构得到优化,保肥保水能力明显提高。如连续使用一到数年,可产生大量蚯蚓,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改善了土壤生态,调节土壤酸碱度。

  2、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鱼蛋白营养液能调节、平衡植物生长发育,冲施鱼蛋白肥后,能刺激幼苗根系生长,使叶色浓绿,茎杆粗壮,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作物提早开花和坐果,有效改善产品品质。

  3、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鱼蛋白叶面营养液喷洒到植物体后,可保护植物体不冻伤。同时叶面喷施又能组织水分散失,增强抗旱性,也对涝害抵抗能力加强,也使病菌和害虫不易侵入,抗逆性效果明显。

  4、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施用鱼蛋白有机液肥可活化土壤,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防止氮磷钾等元素流失,大幅度提高植物对化肥的利用率(可提高10%~30%以上),所以可适量减少化肥的用量,并不可能影响作物的产量,还有利于作物品质的提高。

  鱼蛋白本身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因此可减少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使用浓度,还具有降解残留农药的作用,适宜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种植生产,有效改善品质。

  生产鱼蛋白的原料有两类,一类是利用整鱼或鱼加工的边角料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当然新鲜全鱼原材料的产品成本相对要高一些。

  另一类是采用饲料生产的压榨汁水为原料,杂鱼杂虾经过高温蒸煮,然后机械压榨,压榨后的干物质用来生产饲料,压榨出来的汁水做出来的产品,这一类产品成本比较低,稳定性不是很好,会出现分层或二次发酵胀桶现象。

  生产工艺主流为2种,当然也有的人觉得是3种,一种是生物酶解(低温定向剪切酶解),利用特定生物酶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进行特定时间的分解,将大分子量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量的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

  生物酶解生产的鱼蛋白多肽、寡肽、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无损失、种类保留齐全,但是成本较高。

  另一种是化学水解(又叫酸碱水解),酸解鱼蛋白中色氨酸几乎全部被破坏,且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大部分被破坏,并且酸解溶液呈黑色,氯离子含量较高,经常使用亦会加重土壤的酸化。

  碱解鱼蛋白中氨基酸会发生外消旋反应,不易被植物吸收,并且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等大部分被破坏,而这些氨基酸对植物有特定的生长调节作用;且生命活性物质如核苷酸、小肽等基本被破坏。

  所以化学水解虽然价格低,制作方便,但是缺陷也很明显,同样制备的鱼蛋白,化学水解比酶解的价格和效果相差巨大!

  还有一种生产的基本工艺是微生物菌解,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PH、固液比、含氧量等工艺条件下进行分解,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太多,周期太长,没办法实现精准控制,正常情况下不会用作肥料。

  从产品指标数据来判断鱼蛋白品质主要看两方面,一是分子量分布,另一指标是18种单质氨基酸的总含量及其指标的均衡性。

  分子量分布也就是蛋白质分解产物的分子量大小(单位:道尔顿Da),分子量越小越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如果酶解程度不够,大分子的粗蛋白含量较多的话,施入到土壤中会被杂菌污染二次发酵,释放硫化氢、氨气等有害化学气体,苗期作物有可能会出现烧苗,温室棚内使用会出现恶臭气味。

  氨基酸总含量及均衡性是重要的指标,真正酶解工艺生产的鱼蛋白,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牛磺酸也含有,没检验测试),且每种氨基酸指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均衡。

  鱼腥香味十足,发酵酶解香味,不应有臭味和其他刺激气味,以及其他添加剂的气味。

  浓稠度反映鱼蛋白固含量的高低,浓稠度越高,固含量越高,水分越少,酶解程度越高,分子量越小的鱼蛋白感官上浓稠度越稀

  未浓缩之前的呈不同程度的黄色(根据固含量不同),浓缩之后呈黄棕色或棕色,不会是黑色。

推荐产品

  • 中粮集团强强联手朗明科技打造农业新高度鱼蛋白水溶肥引领绿色未来
  • 朗明股份发布全新POPO鱼蛋白水溶肥产品引领行业标准
  • 鱼蛋白在果树中作用
  • 【48812】鱼蛋白对植物的效果农用鱼蛋白肥料的优点
  • 作物防寒抗冻市场规模20亿元!谁是王者?
  • 预计病虫害中等至偏重7月玉米遭遇草地贪夜蛾、顶腐病、玉米螟、细菌性茎基病怎么办?